当前位置:   首页 > 善达观点 > 悦善周报2017039期

悦善周报2017039期

所属分类:善达观点   上传时间:2017/12/13   

悦善周报

039

【善闻】

6亿收下英国芯片大厂,美国有点担忧,原因很简单!

近几年,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并购海外企业,但是在芯片这事上,美国尤为担心。目前美国正加强中国对美国敏感行业比如人工智能(AI)、半导体、芯片和先进材料企业并购案的审查。美方担心,美国研发的尖端技术有可能被中国应用于提高其军事能力,在战略领域超越美国。但是近日,英国芯片厂商Imagination卖身Canyon Bridge,无疑打脸美国,而其中Canyon Bridge背后是中国企业的影子。

Canyon Bridge虽然是美国私募基金公司,但公司大部分资金来自于中国。外媒大多认为Canyon Bridge疑似中国控制的私募基金,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的硅谷,因此科技公司是Canyon Bridge的投资重点,Canyon Bridge的初始资金募集自几名中国合伙人。

据国外媒体报道,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Plc(以下简称“Imagination”)同意由中国背景的私募基金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以下简称“Canyon Bridge”)收购。Canyon Bridge表示,约合6.75亿美元进行支付来收购这家英国图像处理芯片设计公司。


那么英国Imagination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Imagination可谓是英国科技领域的一颗明星,曾经为苹果提供图形技术。Imagination最主要的财富是它的PowerVR GPU,在当前全球移动GPU市场已形成了高通、ARMImagination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后来在主要客户苹果宣布将停止使用其GPU后,将丧失约六成的收入,导致其股价大跌。对于苹果想要发展AI,就要有引擎,这个引擎就是GPU,还不能受制于人,那只有自己造。而竞争对手高通的GPU性能强大、ARMMali GPU性能也在不断提升,面对惨淡的前景近日其宣布将打包出售,对于中国来说这将是一个最好的收购目标。


面对惨淡的前景,Imagination宣布将打包出售,对于中国来说这将是一个最好的收购目标。苹果为了开发自己的GPU正大肆从Imagination挖人,并且它已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而中国如今在核心GPU研发人才方面几乎是从零开始;中国的移动芯片产业也需要Imagination,中国大部分芯片设计企业都是基于ARM架构开发,在ARM被日本企业收购的情况下,中国理应要有一个自己的核心芯片架构开发企业作为备胎,在ARM因某些原因导致中国企业无法使用的时候还可以基于Imagination开发自己的移动芯片。另外当前中国的VR/AR、人工智能等产业都在兴起,而这些产业对GPU都有需求。


但是美国就不一样了,处处防范中国。此前中国支持的私募股权基金Canyon Bridge 希望以13亿美元收购美国芯片厂商莱迪思半导体 (LSCC.O) Canyon Bridge已经花了接近八个月的时间,却未能成功说服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批准该收购案。后者负责审批对国家安全可能构成威胁的交易。毕竟现在半导体已成为全球大国的重要核心竞争力,现在美国对中资收购高科技,尤其是半导体基本上是从严审查。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如果国家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半导体产业,被拆开来卖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尤其是中国,那么真正要担心的是对于国家安全与经济的威胁。


近年来中资近年来在海外掀起了一系列并购狂澜——中国将在10年内投资1万亿元人民币,开发芯片和栽培半导体行业。这使一家有中资背景的基金收购莱迪思半导体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场收购的背后有国家意志的因素。事实上,但是科技之窗认为,虽然中国的芯片的发展受到了重重阻碍,但是中国正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中国迟早会成为世界芯片行业的有利竞争者,这是美国无法阻止的。

【悦读】

信托业将回归本源

日前,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机构的资管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信托通道业务因此压力倍增。分析人士指出,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将不得不开始割舍占据信托产品半壁江山的通道业务,信托业或将告别高速增长期,回归本源。

限制通道加剧行业分化

截至2017年上半年,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3.14万亿元,在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中排名第二,而在2007年,信托资管规模仅为0.95万亿元。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信托规模的飞跃式发展得益于“银信合作”模式,通道业务绕过监管,为房地产和基建项目融资,同时也带来了逃避监管和绕开信贷政策限制的隐患。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监管层频频限制资管通道业务的扩张。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达到23.14万亿元。从季度环比增速来看,2016年四季度环比增速为11.29%2017年一季度环比增速为8.65%,二季度环比增长5.33%。业内认为,规模增速放缓的部分原因或由于上半年银监会对套利、不当行为的清理整治。

1117日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釜底抽薪般全面禁止通道与嵌套业务。海通证券非银分析师孙婷预计,目前信托规模约23万亿元,其中单一资金信托占48%。若按照新规要求全面禁止通道,预计信托收入将减少100亿元,约占目前信托总收入的10%。因此,对于通道业务占比很高的公司来说,资管新规的出台将影响巨大,行业分化可能会由此加剧。

孙婷认为,资管新规最主要的影响在于打破刚性兑付及限制信托通道业务。打破刚性兑付后,信托将更为强调尽职免责,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要求更高,反而有利于信托业发展。而此次提出消除通道业务、多层嵌套等问题,并未将信托排除在外,或对信托通道业务产生长远的影响。

谋求转型回归资管本质

兴业证券分析师吴畏表示,2016年年中以来,资管行业面临严格的政策监管,在统一监管、去杠杆、去通道背景下,通道回流信托效应明显,信托规模增速探底回升,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然而,虽然近几年信托资产和固有资产规模保持了较快的增速,但收入和利润增速明显回落。这一现象一方面由于固有业务投资收益波动幅度较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信托行业的规模增长更多还是来自于通道业务驱动,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增长动力尚嫌不足。

天风证券分析师陆韵婷并不担心资管新规会对信托业造成巨大压力。她指出,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自2016年三季度开始触底回升,2017年半年末资产规模同比增速达到33.68%,但在本轮信托资产增加过程中,主动管理型业务占主导地位,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速达到51%,远高于代表通道业务的单一信托规模14%的增速。而且资管新规还明确了新老划断原则,因此通道业务的有序退出对行业营收和利润影响有限。

有分析指出,新规之后,信托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综合金融优势,以及信托架构的独特性,积极探索未来转型方向。事实上,翻阅信托公司2016年报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规划未来转型的方向,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和PPP已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业务。除此之外,其它转型方向如产业基金、QDII、慈善信托、集团联动、产融结合等也被频频提及。

方正证券指出,随着监管规则的逐步细化,资管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风险因素的前后叠加,信托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中长期看,信托业应以提升受托管理能力为转型方向,明确行业定位,重点开展符合本源定位、体现受托管理能力的业务。未来继续看好信托行业的核心在于融资需求仍旺盛,行业集中度的变化和股债结合的主动管理。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投资者应为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任何网页,即表明您已同意接受以下条款与条件的约束。下列条款与条件可能会做出变更。如您不同意下列条款与条件,可选择放弃访问本网站。"本网站"指由上海善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统一简称"善达投资",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发布的本网站(www.shandacapital.com.cn)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

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但本公司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本网站发布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公司对来源于第三方的信息及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不做任何保证。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工具和资料仅供一般性参考,除非另有明确协议,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您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与本网站所载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

上海善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