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从中央密集部署,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相比传统的基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其实“新基建”并非新名词,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出现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描述,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此后,在2019年3月的政府报告和7月的政治局会议中均提出“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在2020年3月4日的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会议再次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开始得到大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图表1:新基建频繁出现在政府会议报告中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那么新基建为何如此重要?从短期来说,受疫情影响,新基建肩负着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从中长期来看,新基建有望承担的是加速社会及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任,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及未来,将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一、短期,新基建肩负着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
1. 国内经济怎么样?
从我国经济的季节运行特征看,一季度主要是由消费驱动。过去五年,消费支出贡献一季度GDP增长平均为71.8%。所以,判断一季度的增长速度,重点是消费支出的增长。但本次新冠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冲击以消费为甚,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离,居民出行受限,外出消费大幅萎缩。同时居家隔离还改变了消费结构,部分线上消费替代了线下消费,可选消费明显下降,卫生健康支出上升。
图表2: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
资料来源:WIND
具体来看,由于受疫情影响,全国所有景区相继暂停运营,旅游人次大幅减少,旅游行业受损最为严重,1季度收入下降或为1.2万亿,占全年旅游收入的近2成。餐饮方面,疫情期间93%的餐饮企业选择了关闭门店,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在100%以上,95%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在7成以上。2019年我国4.7万亿的餐饮收入中有15.5%来自于春节期间,即使疫情过去,春节假期已不再,餐饮业受到巨大损失,损失金额大概在9600亿左右。交通运输方面,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春运期间(1月10日-2月18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3%,交通运输损失在1400亿左右。电影行业,春节档票房收入损失近100%。近几年,春节档占一季度票房收入的30%左右,占年度票房收入的10%左右,本次电影行业全面停摆将损失近60亿。整体来看,消费受损严重,且疫情带来的这部分损失,未来难以全部弥补。
而在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均受较大拖累。房地产投资方面,疫情冲击下房企销售活动暂停,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大减76%。由于销售回款占据房企资金来源的半壁江山,这将影响房企拿地、开工等资本开支,进而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拖累。从百城土地成交情况来看,房企拿地面积、拍地金额同比增速均出现大幅下滑。制造业投资方面,疫情冲击下,制造业投资增长也面临多重压力。据招商银行小微企业调研,52.3%的制造业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将同比减少20%以上,预计营收降幅超过50%的制造业企业占比达9.1%。64.8%的制造业企业表示现金流支撑企业经营的时间在3个月以内,其中不超过1个月的占20%,制造业企业面临加大的现金流压力。综合来看,一季度国内投资增速将下滑至负区间。
进出口方面,受海外疫情加剧影响,进出口增速一二季度均不乐观。2020年1-2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17.2%,进口同比增速-4%,均较2019年12月大幅下滑,贸易差额由正转负,表明疫情对出口产生了显著冲击。同时,2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下降至47.2,创2009年有数据以来最低。3月全球制造业PMI虽较上月有所回升,但仍处于47.8的较低水平,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下,预计海外疫情的快速扩散将对我国进出口形成持续的负面影响。
图表3: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
资料来源:WIND
整体来看,一季度国内经济将陷入“负增长”,2020年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巨大。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实现GDP翻番目标,实际GDP增速需要达到5.5%-6%。而近期中央反复强调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因此,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稳增长”的目标依旧未变。
2. 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增长靠什么?
为了有效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扩大基建投资更显必要和紧迫。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扩散,对内压制消费、对外冲击出口,“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将在稳增长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尤其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大原则下,房地产投资较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因此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将是众望所归。
图表4:三驾马车对GDP的拉动(%)
资料来源:WIND
而相比于传统基建,“新基建”有以下四点优势:
新基建乘数效应更大。以5G为例,据信通院研究测算,5G将在未来五年带动1.2万亿建设投资,撬动产业链整体投资接近3.5万亿元。如果算上“5G+百行百业”的投资和消费拉动效应,工信部估算1个单位的5G建设投资可以拉动 6个单位的经济增长,乘数效应可观。
在推动投资和生产的同时促进消费和内需。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拉动本地经济增长通常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新基建对产业链上下游,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更为显著而迅速。例如在5G、工业互联的带动下,我们观察到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手机、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IoT消费电子类产品的产量和销量都得到明显提振。
私人部门参与度更高,有助效率提升。有别于以往由政府一手包办,新基建项目涉及更多私人部门的参与,5G、工业互联、数据中心、充电桩等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中有不少是民企。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发挥各自所长,使得新基建项目的运作更市场化,从而前期项目决策、中期执行和后期运营管理的整套流程中,能够既权衡政策鼓励,又兼顾风险收益、杠杆状况、企业现金流水平等各个方面。
推动科技进步和运用,在数字化进程中争取先发优势。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基建,是技术运用和推广的先决条件(如5G之于万物互联,充电桩之于新能源汽车)。以 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中国在下一次以数字化为支点的全球工业革命中占得先机的必要条件。
因此,综合来看,“新基建”由于兼顾周期调节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要求,将成为基建投资领域新的发力点。
3. 新基建规模多少?
要想预测新基建规模,需要先测算2020年基建总体规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完成十八大提出的“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2020年要实现 5.5%-6%左右的GDP增速。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至少要维持在5%以上的增速,假设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维持去年相对水平,根据各类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按照基建投资25%左右的占比,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投资增速将达10%左右(2019年增速为3.3%)。2019年全国基建投资规模为18万亿元,因此,2020年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左右。
图表5:各类固定资产投资占比(2015-2017年均值)
资料来源:WIND
基建规模确定后,我们可以从资金来源上确定新基建的规模。资金来源方面,专项债和PPP是基建项目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2020年以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不含置换专项债)发行规模9498亿,远超去年同期的3078亿的规模。从专项债披露的资金用途来看,“轨道交通”和“园区建设”中的科技产业园项目属于“新基建”的范畴,总体来看上述两大项目规模为1180亿,占专项债总规模的12%。而在PPP项目中,轨道交通和科技行业属于“新基建”范畴,根据以往数据,“新基建”相关项目占比大概在7%左右。因此总体来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大概在7%-12%,保守估计,2020年“新基建”规模将达2万亿元左右。
图表6:PPP项目投资额的行业分布(亿元)
资料来源:WIND
4.对GDP拉动有多大?
根据之前预测,2020年新基建的投资规模大概在2万亿左右,相比于2019年,新基建新增投资规模大概在4000亿左右,增速约为25%。由于2019年基建规模为18.2万亿,因此,新基建可以拉动基建增速2.2%左右。从历史数据来看,一般而言,基建投资增速提升1个百分点,将带动名义GDP增速提升0.11个百分点。因此,综合来看,今年新基建虽然规模增长较快,但对GDP拉动左右有限,预计今年新基建将拉动名义GDP增长约0.24个百分点。相较而言,还是传统基建稳增长力度更大。简言之,新基建虽然总量仍然不大,对GDP拉动作用也有限,但其标志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传统基建的延伸和升级,新基建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我们更应该关注新基建的“质”,而不是“量”。
图表7:“新基建”七大领域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兴业研究
二、中长期,“新基建”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1.中国经济将迎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
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将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等四个发展阶段。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我们已经经历了生产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1978-1998年,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制度红利。从价格改革到就业分配市场化,从家庭联产承包到企业股份制改造,从三资企业到经济特区,从住房制度改革到现代金融体制框架初步形成,一系列市场化变革红利带来了经济效率提升。1998-2008年,我国依靠人口红利融入了全球分工,中国出口产业链不断壮大,变成了如今的制造业大国。2008-2017年间,我国主要是由地产、传统基建为代表的投资驱动发展。如今,我国制度改革还在继续,但现代经济毕竟不是转轨经济,制度变革的边际收益很难与经济发展初期相比。而我国人口总量虽然还在以每年0.5%的速度上升,但人口红利在增量上也已度过高峰期,老龄化逐渐加快。
图表8: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资料来源:WIND
同时,在经历了以“政府加杠杆、企业加杠杆、居民加杠杆”为代表的十年投资驱动后,无论是传统基建还是房地产,似乎都已经是昨日黄花。而根据经济学理论,创新则可以通过以下四个传播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
资本深化 创新会引发投资热潮,带来经济产出扩大。比如当前中国PE/VC对于高端制造等行业的关注度不断上升。
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增长 创新会带来技术进步,减轻劳动者压力,延长劳动者寿命,同时技术进步还会扩大人力资本基础。
企业生产效率提高 企业采用新技术或新产品可以获得更高规模、更高频率产出。
经济结构转型 技术创新往往能够改变行业格局,重塑供应链。比如支付宝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金融业传统网络支付系统。
图表9: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传播途径
资料来源:《世界知识产权报告——突破性创新与经济增长》
如今,我国创新基础十分坚固。人才方面,过去十年,我国培养了6000多万大学毕业生和近500万研究生,归国留学人员逐年增加,人才累积雄厚。同时,三十年来,国家主导的战略性科技研发不断突破,很多产业技术领域与国际前沿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另外,国家对创新产业的引导和地方政府竞争性的高新区建设及对创新创业产业的扶植,带来中国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国已是位居全球前列的VC市场。2015年6月以来,在以PE/VC为代表的一级市场领域上,资本对技术创新方向的关注度依然不减。随着鼓励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PE/VC的投资规模在快速上升。由数据统计可知,截至2019年11月,PE/VC投资金额居前的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金融、工业。
图表10:中国劳动力素质红利正在形成
资料来源:WIND
因此,在国内经济增长日益趋缓,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注定将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创新驱动下,“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在创新驱动下,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区域建设,都需要开展大规模的新基建。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而新基建有助提高资本积累、增加新经济劳动力和推动技术进步,激发中国经济新动能。
资本方面,过去我国通过基建、房地产、土地等投资,形成了大量固定资产,以这些资产为抵押品的银行信贷为中国经济提供了资本要素,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未来中国将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的重心正在由电力转向算力,经济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而新基建中5G、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本,有效促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劳动力方面,在之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拥有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大量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工业化过程中,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强大推动作用。当前就业市场出现严重结构性问题,工厂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背后原因是年轻劳动力不愿意从事传统体力工作。而新基建有助发展壮大新经济产业,创造适合年轻劳动力工作岗位,大量年轻劳动力将投入新经济产业,促进新经济行业快速发展。
技术进步方面,对于目前社会存在的传统工厂招工难问题,可运用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同时提升生产效率。新基建还将促进自动驾驶、AR/VR、云游戏、超高清视频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蓬勃发展。
而在区域经济的层面上,目前国家致力于建设多个城市群,推进城镇化进程。这不但催生了对交通、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拓宽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范围。5G、数据中心、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广阔需求也应运而生。尤其5G 技术将推动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大视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联领域裂变式发展,为交通、工业、教育、医疗、能源、视频娱乐等相关行业赋能。
因此,无论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还是改善我国中长期产业竞争力,“新基建”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对关系到国计民生及国家主导产业的重点领域。由此可见,2020年将成为新基建的大举布局之年,新基建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助力“十三五”规划妥善收官,又与“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相契合。未来在“十四五”期间,“新基建”注定将为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投资者应为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任何网页,即表明您已同意接受以下条款与条件的约束。下列条款与条件可能会做出变更。如您不同意下列条款与条件,可选择放弃访问本网站。"本网站"指由上海善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统一简称"善达投资",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发布的本网站(www.shandacapital.com.cn)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
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但本公司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本网站发布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公司对来源于第三方的信息及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不做任何保证。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工具和资料仅供一般性参考,除非另有明确协议,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您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与本网站所载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
上海善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